forked from shunliz/Machine-Learning
-
Notifications
You must be signed in to change notification settings - Fork 0
/
Copy pathdnn-loss.md
112 lines (56 loc) · 11.6 KB
/
dnn-loss.m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 深度神经网络(DNN)损失函数和激活函数的选择
---
在[深度神经网络(DNN)反向传播算法\(BP\)](/dl/introduction/dnn-bp.md)中,我们对DNN的前向反向传播算法的使用做了总结。里面使用的损失函数是均方差,而激活函数是Sigmoid。实际上DNN可以使用的损失函数和激活函数不少。这些损失函数和激活函数如何选择呢?下面我们就对DNN损失函数和激活函数的选择做一个总结。
# 1. 均方差损失函数+Sigmoid激活函数的问题
在讲反向传播算法时,我们用均方差损失函数和Sigmoid激活函数做了实例,首先我们就来看看均方差+Sigmoid的组合有什么问题。
首先我们回顾下Sigmoid激活函数的表达式为:$$\sigma(z) = \frac{1}{1+e^{-z}}$$
$$\sigma(z)$$的函数图像如下:
![](http://images2015.cnblogs.com/blog/1042406/201702/1042406-20170224104856695-617608459.jpg)
从图上可以看出,对于Sigmoid,当z的取值越来越大后,函数曲线变得越来越平缓,意味着此时的导数$$\sigma ^{'}(z)$$也越来越小。同样的,当z的取值越来越小时,也有这个问题。仅仅在z取值为0附近时,导数$$\sigma ^{'}(z)$$的取值较大。
在上篇讲的均方差+Sigmoid的反向传播算法中,每一层向前递推都要乘以$$\sigma ^{'}(z)$$,得到梯度变化值。Sigmoid的这个曲线意味着在大多数时候,我们的梯度变化值很小,导致我们的W,b更新到极值的速度较慢,也就是我们的算法收敛速度较慢。那么有什么什么办法可以改进呢?
# 2. 使用交叉熵损失函数+Sigmoid激活函数改进DNN算法收敛速度
上一节我们讲到Sigmoid的函数特性导致反向传播算法收敛速度慢的问题,那么如何改进呢?换掉Sigmoid?这当然是一种选择。另一种常见的选择是用交叉熵损失函数来代替均方差损失函数。
我们来看看每个样本的交叉熵损失函数的形式:$$J(W,b,a,y) = -y \bullet lna- (1-y) \bullet ln(1 -a)$$
其中,$$\bullet$$为向量内积。这个形式其实很熟悉,在逻辑回归原理小结中其实我们就用到了类似的形式,只是当时我们是用最大似然估计推导出来的,而这个损失函数的学名叫交叉熵。
使用了交叉熵损失函数,就能解决Sigmoid函数导数变化大多数时候反向传播算法慢的问题吗?我们来看看当使用交叉熵时,我们各层$$\delta^l$$的梯度情况。
$$\begin{aligned} \delta^l & = \frac{\partial J(W,b,a^l,y)}{\partial z^l} \\& = -y\frac{1}{a^l}(a^l)(1-a^l) + (1-y) \frac{1}{1-a^l}(a^l)(1-a^l) \\& = -y(1-a^l) + (1-y)a^l \\& = a^l-y \end{aligned}$$
可见此时我们的$$\delta^l$$梯度表达式里面已经没有了$$\sigma ^{'}(z)$$,作为一个特例,回顾一下我们上一节均方差损失函数时在$$\delta^L$$梯度,$$\frac{\partial J(W,b,x,y)}{\partial z^L} = (a^L-y) \odot \sigma^{'}(z)$$
对比两者在第L层的$$\delta^L$$梯度表达式,就可以看出,使用交叉熵,得到的的$$\delta^l$$梯度表达式没有了$$\sigma^{'}(z)$$,梯度为预测值和真实值的差距,这样求得的$$W^l,b^l$$的梯度也不包含$$\sigma^{'}(z)$$,因此避免了反向传播收敛速度慢的问题。
通常情况下,如果我们使用了sigmoid激活函数,交叉熵损失函数肯定比均方差损失函数好用。
# 3. 使用对数似然损失函数和softmax激活函数进行DNN分类输出
在前面我们讲的所有DNN相关知识中,我们都假设输出是连续可导的值。但是如果是分类问题,那么输出是一个个的类别,那我们怎么用DNN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比如假设我们有一个三个类别的分类问题,这样我们的DNN输出层应该有三个神经元,假设第一个神经元对应类别一,第二个对应类别二,第三个对应类别三,这样我们期望的输出应该是\(1,0,0\),(0,1,0)和\(0,0,1\)这三种。即样本真实类别对应的神经元输出应该无限接近或者等于1,而非改样本真实输出对应的神经元的输出应该无限接近或者等于0。或者说,我们希望输出层的神经元对应的输出是若干个概率值,这若干个概率值即我们DNN模型对于输入值对于各类别的输出预测,同时为满足概率模型,这若干个概率值之和应该等于1。
DNN分类模型要求是输出层神经元输出的值在0到1之间,同时所有输出值之和为1。很明显,现有的普通DNN是无法满足这个要求的。但是我们只需要对现有的全连接DNN稍作改良,即可用于解决分类问题。在现有的DNN模型中,我们可以将输出层第i个神经元的激活函数定义为如下形式:$$a_i^L = \frac{e^{z_i^L}}{\sum\limits_{j=1}^{n_L}e^{z_j^L}}$$
其中,$$n_L$$是输出层第L层的神经元个数,或者说我们的分类问题的类别数。
很容易看出,所有的$$a_i^L$$都是在\(0,1\) 之间的数字,而$$\sum\limits_{j=1}^{n_L}e^{z_j^L}$$作为归一化因子保证了所有的$$a_i^L$$之和为1。
这个方法很简洁漂亮,仅仅只需要将输出层的激活函数从Sigmoid之类的函数转变为上式的激活函数即可。上式这个激活函数就是我们的softmax激活函数。它在分类问题中有广泛的应用。将DNN用于分类问题,在输出层用softmax激活函数也是最常见的了。
下面这个例子清晰的描述了softmax激活函数在前向传播算法时的使用。假设我们的输出层为三个神经元,而未激活的输出为3,1和-3,我们求出各自的指数表达式为:20,2.7和0.05,我们的归一化因子即为22.75,这样我们就求出了三个类别的概率输出分布为0.88,0.12和0。
![](http://images2015.cnblogs.com/blog/1042406/201702/1042406-20170224124130382-895674334.jpg)
从上面可以看出,将softmax用于前向传播算法是也很简单的。那么在反向传播算法时还简单吗?反向传播的梯度好计算吗?答案是Yes!
对于用于分类的softmax激活函数,对应的损失函数一般都是用对数似然函数,即:$$J(W,b,a^L,y) = - \sum\limits_ky_klna_k^L$$
其中$$y_k$$的取值为0或者1,如果某一训练样本的输出为第i类。则$$y_i=1$$,其余的$$j \neq i$$都有$$y_j=0$$。由于每个样本只属于一个类别,所以这个对数似然函数可以简化为:$$J(W,b,a^L,y) = -lna_i^L$$
其中i即为训练样本真实的类别序号。
可见损失函数只和真实类别对应的输出有关,这样假设真实类别是第i类,则其他不属于第i类序号对应的神经元的梯度导数直接为0。对于真实类别第i类,它的$$W_i^L$$对应的梯度计算为:$$\begin{aligned} \frac{\partial J(W,b,a^L,y)}{\partial W_i^L}& = \frac{\partial J(W,b,a^L,y)}{\partial a_i^L}\frac{\partial a_i^L}{\partial z_i^L}\frac{\partial z_i^L}{\partial w_i^L} \\& = -\frac{1}{a_i^L}\frac{(e^{z_i^L})\sum\limits_{j=1}^{n_L}e^{z_j^L}-e^{z_i^L}e^{z_i^L}}{(\sum\limits_{j=1}^{n_L}e^{z_j^L)^2}} a_i^{L-1} \\& = -\frac{1}{a_i^L} (\frac{e^{z_i^L}}{\sum\limits_{j=1}^{n_L}e^{z_j^L}}-\frac{e^{z_i^L}}{\sum\limits_{j=1}^{n_L}e^{z_j^L}}\frac{e^{z_i^L}}{\sum\limits_{j=1}^{n_L}e^{z_j^L}}) a_i^{L-1} \& = -\frac{1}{a_i^L} a_i^L(1- a_i^L) a_i^{L-1} \\& = (a_i^L -1) a_i^{L-1} \end{aligned}$$
同样的可以得到$$b_i^L$$的梯度表达式为:$$\frac{\partial J(W,b,a^L,y)}{\partial b_i^L} = a_i^L -1$$
可见,梯度计算也很简洁,也没有第一节说的训练速度慢的问题。举个例子,假如我们对于第2类的训练样本,通过前向算法计算的未激活输出为(1,5,3),则我们得到softmax激活后的概率输出为:\(0.015,0.866,0.117\)。由于我们的类别是第二类,则反向传播的梯度应该为:\(0.015,0.866-1,0.117\)。是不是很简单呢?
当softmax输出层的反向传播计算完以后,后面的普通DNN层的反向传播计算和之前讲的普通DNN没有区别。
# 4. 梯度爆炸梯度消失与ReLU激活函数
学习DNN,大家一定听说过梯度爆炸和梯度消失两个词。尤其是梯度消失,是限制DNN与深度学习的一个关键障碍,目前也没有完全攻克。
什么是梯度爆炸和梯度消失呢?从理论上说都可以写一篇论文出来。不过简单理解,就是在反向传播的算法过程中,由于我们使用了是矩阵求导的链式法则,有一大串连乘,如果连乘的数字在每层都是小于1的,则梯度越往前乘越小,导致梯度消失,而如果连乘的数字在每层都是大于1的,则梯度越往前乘越大,导致梯度爆炸。
比如我们在前一篇反向传播算法里面讲到了$$\delta$$的计算,可以表示为:$$\delta^l =\frac{\partial J(W,b,x,y)}{\partial z^l} = \frac{\partial J(W,b,x,y)}{\partial z^L}\frac{\partial z^L}{\partial z^{L-1}}\frac{\partial z^{L-1}}{\partial z^{L-2}}...\frac{\partial z^{l+1}}{\partial z^{l}}$$
如果不巧我们的样本导致每一层$$\frac{\partial z^{l+1}}{\partial z^{l}}$$的都小于1,则随着反向传播算法的进行,我们的$$\delta^l$$会随着层数越来越小,甚至接近越0,导致梯度几乎消失,进而导致前面的隐藏层的W,b参数随着迭代的进行,几乎没有大的改变,更谈不上收敛了。这个问题目前没有完美的解决办法。
而对于梯度爆炸,则一般可以通过调整我们DNN模型中的初始化参数得以解决。
对于无法完美解决的梯度消失问题,目前有很多研究,一个可能部分解决梯度消失问题的办法是使用ReLU(Rectified Linear Unit)激活函数,ReLU在卷积神经网络CNN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CNN中梯度消失似乎不再是问题。那么它是什么样子呢?其实很简单,比我们前面提到的所有激活函数都简单,表达式为:$$\sigma(z) = max(0,z)$$
也就是说大于等于0则不变,小于0则激活后为0。就这么一玩意就可以解决梯度消失?至少部分是的。具体的原因现在其实也没有从理论上得以证明。这里我也就不多说了。
# 5. DNN其他激活函数
除了上面提到了激活函数,DNN常用的激活函数还有:
1) tanh:这个是sigmoid的变种,表达式为:$$tanh(z) = \frac{e^z-e^{-z}}{e^z+e^{-z}}$$
tanh激活函数和sigmoid激活函数的关系为:$$tanh(z) = 2sigmoid(2z)-1$$
tanh和sigmoid对比主要的特点是它的输出落在了\[-1,1\],这样输出可以进行标准化。同时tanh的曲线在较大时变得平坦的幅度没有sigmoid那么大,这样求梯度变化值有一些优势。当然,要说tanh一定比sigmoid好倒不一定,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 softplus:这个其实就是sigmoid函数的原函数,表达式为:$$softplus(z) = log(1+e^z)$$
它的导数就是sigmoid函数。softplus的函数图像和ReLU有些类似。它出现的比ReLU早,可以视为ReLU的鼻祖。
![](http://images2015.cnblogs.com/blog/1042406/201702/1042406-20170224144231070-436954339.png)
3)PReLU:从名字就可以看出它是ReLU的变种,特点是如果未激活值小于0,不是简单粗暴的直接变为0,而是进行一定幅度的缩小。如下图。当然,由于ReLU的成功,有很多的跟风者,有其他各种变种ReLU,这里就不多提了。
![](http://images2015.cnblogs.com/blog/1042406/201702/1042406-20170224144517335-492992886.png)
# 6. DNN损失函数和激活函数小结
上面我们对DNN损失函数和激活函数做了详细的讨论,重要的点有:1)如果使用sigmoid激活函数,则交叉熵损失函数一般肯定比均方差损失函数好。2)如果是DNN用于分类,则一般在输出层使用softmax激活函数和对数似然损失函数。3)ReLU激活函数对梯度消失问题有一定程度的解决,尤其是在CNN模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