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emanual20, Co-Author: @Rainefly
本部分旨在给对保研完全没有概念的读者进行初步了解一些基本概念。
-
保研:
保研一般分为两个过程,推免和接收。可以简单的理解成“推出去”和“拿进来”两个动作。
-
推免资格:
推免资格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保研资格”,拿到了推免资格就意味着你能被你的本科学校推荐,即你能被“推出去”。拿到推免资格的条文由本科所在学院规定,通常可以在学院官网上,或咨询辅导员、教务老师获得详细的推免政策。每年推免政策可能会有变动,这里一定要注意查询最新的推免政策。
以笔者的2018级为例,学分绩在推免资格中还是占了很大的比例,笔者所在年份为80%,而其余的20%只由加分组成,加分只有ACM、ctf及信安作品赛、建模国赛、系统能力赛、互联网+等相对硬核的竞赛(当然这里面也有水赛)和CCF C+的学生一作的论文加分可以获得,所以大多数同学一般都是没有加分的,就算有加分也比较少,不足以影响学分绩在推免资格中的支配地位。
笔者很不建议你为了推免资格的加分参加很多很水的竞赛,这样会牵扯你的大多数精力,并且不会对你的实际能力培养有什么收效;如果参加请做深做透。
对于推免资格来说,学分绩一般会在大三上学期结束之后保持稳定,因为之后并不会有太多的学分以影响总的学分排名,当然还是会有浮动,但总体来说已经影响非常小了,如果在大三上结束后你发现自己的排名不足以拿到推免资格或在边缘,应该尽早准备其他道路。
-
接收资格,保内,保外:
接收资格对于非清北的学生应该都比较容易拿到本校的接收资格,毕竟老师都更偏爱给本校的同学。本校老师的接收资格一般需要你积极主动联系导师,老师一般是不会主动联系学生的!
如果顺利的话,那么我们现在已经打通了一条道路,即拿到本校推免资格+本校老师的接收资格,这也就是所谓的保本校(保内),如果仅限于此,那么你的保研旅程已经结束了,尽快和老师开始科研训练吧!
大多数可以保研的同学还都是不太甘心留在本校,即期望保外。拿到保外资格会比保内牵扯的精力更多,这个过程比较困难,是身体和心理的重大考验。在这个过程中,一般需要参加外校组织的面试,一般来说有三次机会,随时间推移为夏令营,预推免和九推。具体的时间线会在后面详细讲解。
如果顺利的话,那么我们现在又打通了一条道路,即拿到本校推免资格+外校学院/老师的接受资格,这也就是所谓的保外校(保外)。
-
强com,弱com:
全称是committee,即强委员会学校或弱委员会学校。
对于强com学校,教授的权力不大,录取学生必须需要学院统一选拔;
反之对于弱com学校,教授的权力可能很大,可能完全主导接收资格的释放,如学院会给教授一些强推指标,可以让你免去学院简历筛选直接进入夏令营。
典型的强com学校:fdu-cs、sjtu-se、ruc等;
典型的弱com学校:thu-cs、pku-叉院、ict、ia等。
-
学硕、专硕、直博:
学硕又称学术型硕士,对应cs的研究生专业编码为0812xx(081201-计算机系统结构、081202-计算机软件与理论、081203-计算机应用技术等0812开头的专业编码),学制一般为3年,一般没有转博(即硕博连读)、考公限制,是理论意义上灵活性最大的研究生学制;
专硕又称专业型硕士,对应cs的研究生专业编码为0854xx(085400-电子信息等0854开头的专业编码),学制一般为2年-3年不等,具体以学校要求为准(如人大信息学院专硕2年,北航专硕2年半、nk计算机专硕3年等),一般有转博(如自动化所限制专硕不能转博、nk计算机不限制)、考公(国家其实在淡化学硕专硕差异,仍有限制主要原因是制度更新不及时)限制,是理论上想去工作性价比比较高的研究生学制;
直博又称直接攻博,是博士招生方式之一(统考招生、硕博连读、直接攻博),对应cs的研究生专业编码仍为0812xx,学制一般为5年。可以看到,直博只需要2+3年就可以拿到博士学位,与之对应所节省的时间带来的是无形的压力(博士毕业前没有硕士学位,较高的毕业压力,让一个本科毕业的学生决定自己未来5年的路或许有些困难和漫长;但与之相对的是高回报,如若走学硕+申请考核制博士需要花费3+4年时间,相比直博可以直接节省两年时间;当然相比学硕+硕博连读的道路就缺失了一些灵活性)。
-
读博的四种方式:
此处只是为了给直博提供一些比较match的选项,除了直博选项都不是在推免阶段应该考虑的事情。
- 直博,见上;
- 硕博连读,学校不同有所不同,就nk而言,一般是在研二上学期申请,申请通过后,研三即相当于博一,和直博一样没有硕士学位,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只接收本校申请。算上研究生的学制就是2+4年,学校不同有所不同;
- 申请考核制博士,一般和推免夏令营类似流程,相当于又是一次更换学校和导师的机会。算上研究生的学制是2~3(看硕士学校几年)+4年,但是这意味着最短7年时间才能拿到博士学位(因为还要考虑到延毕);
- 统考制博士,相当层次的学校已经比较少了,不再赘述,可以自行了解。
-
优营、wl:
优营全称优秀营员,wl全称wating list,即递补名单。
受种种限制,夏令营很少给出具体的拟录取合约,一般会以优营及wl的形式表征夏令营的最终结果。
对于某些学校来说,优营意味着offer,代表学校如thusz、fdu、ruc等;
对于某些学校来说,优营只意味着在预推免的优先权,仍需要继续参加预推免,代表学校如thu等。当然如果有夏令营的优营,你的录取可能性会比其他人大很多。
-
接受资格获取
8.1 夏令营:
夏令营是拿到offer的一个重要契机,也是和外校导师接触的第一段机会。
夏令营以学院为单位组织,一般在5-6月(早的可能4月底就开始了)投递简历、填写报名网站等,6月底各学校开始公布夏令营入营名单及夏令营安排,7月初开始,各学校就开始陆续举办夏令营,线上线下形式受疫情管控影响,在前疫情时代,所有的夏令营形式都是线下;但在后疫情时代,夏令营形式以线上为主,当然也有少部分的学校坚持线下举办。
对于弱com学校,这时联系导师非常必要,因为联系导师可能完全决定了你能否入营。
对于强com学校,这时学院说了算,联系老师得到的回复一般都是“入营后联系”,此时rank和本科title就成了硬通货。
8.1.1. 夏令营的考核形式
夏令营的考核形式一般包括:笔试、机试、面试。 面试环节一定会有,而笔试和机试是否存在以及具体难度和考试内容则参考举办夏令营学院的具体安排。 面试环节时长一般在15分钟左右,一个面试的标准流程是:英文自我介绍及英语口语测试 + 项目科研经历面试 + 专业课面试,笔者作为学生的角度无法评价哪部分更为重要,只能说每部分都很重要。专业课一般根据你所报名的方向不同,侧重点也不同,如AI相关项目侧重于数据结构、算法导论、概率论、线性代数等课程;体系结构相关方向则侧重于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结构等。 笔者所在年份存在机试的学校体感不超过30%,但绝不能忽视机试的重要性。 在线上仍坚持开展机试的学校也很多,侧面也证明了机试在夏令营中的重要性,今年开展机试的代表学院有:fducs、thuse、thucs、thusz、buaacs等; 可以注意一些项目可以用已有的机试成绩抵机试成绩: - CSP:人大信息、人大高瓴、北航等,注意语言应该选C++(应该是,具体应参考该校往年政策)。 - PAT:浙软。
8.2. 预推免:
笔者看来,夏令营和预推免释放了接近95%的offer,如果选择保外的同学在预推免结束此时还没有收到心仪的offer,此时应该尽快联系本校导师保内上岸。
预推免可以看作是流程简化版的夏令营,一般在8月上旬附近开始放出大量的报名简章,8月下旬和9月上旬进行大量的面试。此时院校会再放出最后一大批名额,笔者认为,主要的offer来源于夏令营的鸽子。因为夏令营海投的存在,导致少部分人拿到大部分offer的情况是广泛出现的。
8.3. 九推:
无论是保内或保外,你的保研过程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最后在国家推免服务系统中点几下确定按钮。推免服务系统一般固定在9月28日开启。
此时,可以释放的offer已经所剩无几,但仍然有获得offer的机会,即九推。九推的考核内容不会再像夏令营和预推免一样全面,而主要只以面试为主。